中智新闻
彝族的歌唱到了上海,彝族的舞走出了大山——中智上海公司携手“来自大山”公益项目第五年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三台乡的小学里,一声声清透纯净的歌声响彻彩云之南的上空。这是三台完小的小学生们正在练习彝族歌曲的声音,对他们而言,用彝语唱歌,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那些口口相传的歌谣,用自己民族的话语去传承,在每个彝族小朋友的笑容中、歌声里,你都能找到一份自豪的神情,这份自豪,来自于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自于他们有机会与彝族那遥远却熟悉的文化走得更近。
而如今,他们的自豪,又来自于通过学习,他们得以在大城市的舞台上展现民族的文化。彝族的歌唱到了上海,彝族的舞也走出了大山。
日前,在上海艺海剧院的舞台上,7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向前来观看演出的上海观众展示了他们精心彩排、准备的儿童情景音乐剧。而在这70人中,就有6位彝族学生,来自中智定点扶贫的云南省大姚县。今年,一共六位学生被选拔到上海演出,他们平均年龄11岁,已经可以自信地站上舞台,自如、娴熟地演艺彝族文化。在那一晚,他们终于实现了在城市登台演出的梦想;在那一刻,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多人面前展示了民族的骄傲。那一双双明眸中闪烁的自豪光芒,是中智上海与“来自大山”项目携手合作的初衷,也是将这个项目向外延伸的动力。
一共六位学生被选拔到上海演出,他们平均年龄11岁,已经可以自信站上舞台,娴熟地演艺彝族文化 |
2014年起,中智上海与“来自大山”公益项目展开深入合作,每年由中智关爱基金出资,借助“来自大山”项目的专业培训资质,引进民族才艺老师为大姚的两所学校带去才艺课堂的设立,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系统的才艺培训,以更好地传承本民族文化。
彝族的文化通过歌舞让更多人知晓和了解 |
结合大姚彝族聚居的特点,从2014年开始,每一年,都有才艺老师深入当地进行培训,在开展才艺课堂的学校里,每天下午会有一小时的课时,由这些民族艺人来教授学生们民族才艺,如彝绣、彝舞、彝歌、彝剧及彝族特有的乐器等。每年,也会筛选一部分接受了彝族才艺培训的学生到上海登台演出。
这次带来左脚舞的昙华中心学校依托才艺课堂的开展,发展出了一系列规范的民族文化教育机制。针对95%的学生都是彝族小朋友的特点,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学校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围绕“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文化大家传、民族情怀大家抒、民族团结手牵手”的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编印的《爱我家乡,爱我民族》校本课程已进入课堂,激励师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民族。学校每位师生都有一套民族服装、有一支马樱花合唱队、有一只梅葛传唱队、一支民族乐队、有一支彝剧演出队、每月组织一次彝家跳脚晚会、有一个自编的彝族课间舞。这“七个一”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传承了民族文化,使学生们掌握了一项项技能。
在舞台上,那些艳丽缤纷的民族服装随着音乐来回摆动,那千回百转的歌声渗透在每一个角落。与“来自大山”项目的对接,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教育体系、增强了少数民族孩子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机会、有信心走出大山,向更多人传播本民族的文化,也能让城市里的我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而作为中智一系列定点扶贫项目的一环,才艺课堂的引入和城市演出的接待很好地联通了“走进大山”和“走出大山”的公益链条,让更多资源得以在文化的平台上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让文化公益的效应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延伸。
演出现场,中智上海白领青年志愿者总队的志愿者也如期作为工作人员出现,与孩子们一起彩排互动,在现场担任安全督导、观众引导、咨询服务、现场管控等工作。
(中智上海公司 马克汀报道)
本文欧洲杯体育投注网站的版权归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所有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引自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www.ciic.com.cn”